今年国家政策在持续加码激发市场活力: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明确要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8月,商务部等四部门明确各地自主确定补贴“8+N”类家电品种,每件最高补贴2000元。

  截至11月,超过2000万名消费者参与了家电以旧换新活动,购买了3000多万台家电产品,累计销售额高达1377.9亿元。此轮政策不仅激活了刚需产品的更新换代需求,还重塑了品牌的市场格局,加速了资源和用户向大品牌集中。
  格力美的海尔这些家电巨头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广泛的销售网络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在以旧换新活动中如鱼得水。
  快手双11大促首日,TCL海信等品牌在国补助力下实现品牌GMV破亿。其中,TCL GMV同比增长44倍、海信GMV同比增长12倍。京东平台截至 11 月 11 日,有 2160.8 万名消费者购买了 8 大类家电产品共计 3271.9 万台,带动销售额达到 1930 亿元,这充分显示了家电市场的热度和政策落地的显着成效。
  然而,一些中小家电品牌在争取国补资格时面临较大困难,即使获得了国补资格,由于资金、渠道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像头部品牌那样充分利用国补政策。“国补一天不结束,个体户难受得要命”,一些未入选“国补”的家电经销商认为补贴短期内加剧了行业内卷,很多个体实体店难以支撑经营。
  有人担心,大量潜在需求前置到2024年,对2025年市场的发展形成会造成一定影响。大家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