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华关税提高至125%,创下国际贸易争端史上罕见的高位税率。
  出口受挫,份额岌岌可危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国与出口国,在 2023 年空调出口额高达 215.11 亿美元,其中美国是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出口金额约为24.37亿美元。但此次关税生效后,中国空调出口美国的成本瞬间激增。这无疑会使中国空调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荡然无存,消费者大概率会转向价格更为亲民的其他国家产品。
  墨西哥、泰国等国家近年来空调产业发展迅速,且在关税方面拥有优势。在高额关税壁垒下,中国空调企业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很可能被这些国家蚕食。此前,部分中国企业因美国关税已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如今这种趋势可能进一步加剧,中国空调行业多年来辛苦开拓的美国市场份额岌岌可危。
1
  产业联动,成本与需求双重承压
  空调产业链涉及众多环节,从上游的压缩机制冷剂等核心零部件,到下游的组装、销售。关税的增加直接导致原材料与零部件进口成本上升,如压缩机、铜管等关键部件价格上涨,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规模优势,难以消化成本压力,可能面临减产甚至停产风险。
  美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空调消费市场,其需求变化对中国空调行业影响深远。关税增加后,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空调的成本大幅提高,市场需求必然受到抑制。同时,美国通过关税倒逼空调等下游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产能,这不仅减少了对中国空调成品的进口需求,也使得相关零部件与原材料的需求同步下滑,给中国空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沉重打击。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洗牌加速
  由于出口受阻,部分原本依赖海外市场的企业不得不将目光转回国内,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目前国内空调市场已趋近饱和,市场增量有限,且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这些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可能会掀起新一轮价格战。
  在 2025年1-2月,空调线上市场产品均价同比下2.86%,线下市场产品均价同比下滑 2.49%,价格战趋势已初现端倪。头部企业如美的格力凭借品牌、技术与渠道优势,尚可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众多中小企业则可能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加速行业洗牌进程。
  破局之策:多元市场、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化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空调企业必须积极寻求破局之道。在市场布局方面,应加快开拓新兴市场,如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非洲、南美洲等。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对空调的需求正逐步增长,且与中国在贸易合作上较为紧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贸易风险。
  在技术创新层面,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智能化、节能化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以差异化竞争应对市场挑战。比如,研发更高效的制冷制热技术,降低能耗,满足消费者对节能环保产品的需求;加强智能互联功能开发,实现远程控制、智能调节等,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企业还需优化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整合供应链,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合理规划产能,避免资源浪费,增强企业在价格竞争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