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的济南热浪袭人,但比天气更热的是热泵行业的年度盛会。在2025中国热泵行业年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纷纷亮出最新技术成果,只是这热闹背后,行业的竞争底色仍显焦灼——多数企业仍困在价格战的漩涡里,试图靠压价争夺市场份额。

而就在这场混战中,海尔的亮相撕开了一道口子:其30%的省电技术不仅跳出了同质化竞争的泥潭,更直接打破了行业增长的天花板。而这也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热泵不再只是“取暖设备”,而是成为节能省钱、智慧管理、绿色转型的关键角色。

家庭供热:省钱又省心才是硬道理

走进展厅,最抢眼的莫过于各家推出的“省电王”。其中,海尔展示的云暖MAX新品引来不少围观——它在北方严寒环境下实测能省电30%以上。简单说,原来烧2000块钱的暖气费,现在1400块就能搞定。更实用的是,它在零下40度的极寒天气也能稳定运行,彻底解决了传统热泵“怕冷”的老毛病。

而比硬件更受关注的是“聪明大脑”。海尔等多家企业都推出了智能管理平台,就像给热泵系统装了“天气预报员”,能提前预测供暖需求,自动调节水流和温度,把室内温度波动控制在0.5度以内。现场一位干了十几年的工程商直言:“现在客户不仅要机器耐用,更要系统会‘自己动脑子’,这才是真本事。”

建筑采暖:热泵成为减碳“排头兵”

在高峰论坛上,“零碳工厂”“绿色园区”成了高频词。专家们达成共识:要实现零排放,光靠一种能源不行,得让热泵、太阳能、储能电池打好“组合拳”。海尔分享了自己在低碳园区中的实践成果——热泵把太阳能、工业废热等能源收集起来,像“充电宝”一样存储再利用,通过多能互补降本提效。

节能效果到底如何?数据最有说服力。青岛一屠宰车间,从燃气供热换成海尔高温热泵方案后,年省100多万。海阳鼎立养殖场靠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太阳能+蓄热水箱结合的方案,每只鸡的供热成本从1.2元降至0.25元左右,狂降80%。

行业洗牌:技术实力说话

这次年会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热泵行业的游戏规则变了。单靠低价卖设备的老路走不通了,老百姓要的是“更省电”,工厂要的是“更低碳”,社会要的是“更绿色”。行业报告显示,热泵TOP5品牌均实现了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这也提醒其他中小企业,仅布局单一市场难以获得更大的品牌竞争力。

更关键的是,技术分水岭正在形成。作为多年销量第一的龙头,海尔的技术路线往往预示着行业方向。当不少企业还在打价格战时,头部企业已经全力攻关超低温运行、智能控制、多能协同这些硬核技术,这也代表用户将体验到更低的运行成本、更智能的控温体验、更可靠的减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