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作为 制冷机组的热交换设备,其核心功能在于通过 风机驱动下的低温空气与塔内填料中的水进行热交换,从而有效降低水温。该设备主要由风机、电机、填料层、播 水系统、塔体结构以及集水盘等核心部件构成。冷却塔的结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塔体:塔体是冷却塔的主体结构,通常由钢材、玻璃钢或其他耐腐蚀 材料制成,用于支撑和容纳冷却塔内部的各个部件。塔体的形状和尺寸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计,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

风机:风机是冷却塔的核心部件之一,通常位于塔体的顶部或侧面。它通过旋转产生气流,将空气引入塔内并与水进行热交换。风机的类型可以是轴流式或离心式,具体选择取决于冷却塔的设计和使用需求。
图片

填料:填料位于塔体内部,为水和空气提供尽可能大的换热面积。填料通常由塑料、金属或其他耐腐蚀材料制成,其形状和结构经过优化以提高热交换效率。常见的填料类型包括斜梯波片、点波片等。

淋水装置:淋水装置用于将冷却水均匀地喷洒到填料上,形成水膜以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淋水装置的设计直接影响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收水器:收水器位于塔体的出口处,用于回收空气流带走的水滴,减少水的损失。收水器的设计和材料选择对冷却塔的节水性能至关重要。

水槽或集水池:水槽或集水池位于冷却塔的底部,用于接收和储存从填料上滴落的冷却水。水槽的容量和形状根据冷却塔的使用需求进行设计,以确保足够的储水能力和良好的水流循环。



水塔的构造及设计工况在说明书上有注明,现在采用吨为单位是国际上比较常用的单位。在计算选型上比较方便,另冷却塔在选型上应留有20%左右的余量。

以XX品牌RCU120SY2 为例:
冷凝:37℃;蒸发:7 ℃
蒸发器:Q = 316000 Kcal/h,Q = 63.2m3/h
冷凝器:Q = 393000 Kcal/h,Q = 78.6m3/h
这些在XX品牌的说明书上可以查到;
如选用XX品牌冷却塔则:
78.6×1.2 = 94.32 m3/h(每小时的水流量);
选用 马利SR-100 可以满足(或其它系列同规格的塔,如SC-100L);
在选用 水泵时要在SR-100的100 吨水中留有10%的余量,在比较低的扬程时可选用管道泵,在扬程高时则宜选用IS泵;
100×1.1=110 吨水/小时;
选用管道泵GD125-20 可以满足;
而在只知道蒸发器Q=316000Kcal/h 时,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算出需要多大的冷却塔:
316000×1.25(恒值)= 395000 Kcal/h,
1.25——冷凝器负荷系数
395000÷5 = 79000 KG/h = 79 m3/h
79×1.2(余量)= 94.8m3/h(冷却塔水流量)
(电制冷主机—通式:匹数×2700×1.2×1.25÷5000 或 冷吨×3024×1.2×1.25÷5000= 冷却塔水流量m3/h)
冷却塔已知基它条件确定冷却塔循环水量的常用公式:
冷却水量=主机制冷量(KW)×1.2×1.25×861/5000(m3/h);
冷却水量=主机冷凝器热负荷(kcal/h)×1.2/5000(m3/h);
冷却水量=主机冷凝器热负荷(m3/h)×1.2(m3/h);
冷却水量=主机制冷量(冷吨)×0.8(m3/h);
冷却水量=主机蒸发器热负荷(kcal/h)×1.5×1.25/5000(m3/h);
冷却水量=主机蒸发器热负荷(m3/h)×1.2×1.25(m3/h);
冷却水量=主机蒸发器热负荷(冷吨)×1.2×1.25×3024/5000(m3/h);
注:以上:1.2为选型余量1.25为冷凝器负荷系数。
Q=cm(T2-T1)t是时间,即降温需要多少时间
算出来的制冷量单位是大卡(kcal/h),然后再除以0.86就是制冷量(w);
如果是风冷,再除以2500,就是匹数;
如果是水冷,再除以3000,就是匹数;
Q单位J;冷却塔C比热,如果是水就是4.2kJ/K*kg ;T2-T1就是降温差值。制冷量=Q/4.2/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