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液
膨胀阀选型不当:如果膨胀阀尺寸过大或过热度设定太低,可能会导致过多的制冷剂液体进入蒸发器。
感温包安装问题:感温包的位置不正确或绝热保护损坏会导致膨胀阀无法准确感知温度变化,从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毛细管系统加液量过多:在小型制冷系统中,使用毛细管作为节流装置时,过多的制冷剂量同样会引起回液现象。
蒸发器故障:如风扇故障或结霜严重会降低换热效率,未完全蒸发的制冷剂可能以液体形式回到压缩机。
温度波动:冷库温度的频繁变化可能导致膨胀阀反应失灵,进而引发回液。
为减少回液的风险,可以在系统中安装气液分离器,并采用抽空停机控制策略,在停机前让压缩机将蒸发器中的液态制冷剂抽干。

带液启动
带液启动指的是当压缩机重新启动时,润滑油中溶解的制冷剂迅速沸腾并形成泡沫,这些泡沫可能被吸入气缸,造成液击。
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措施缓解:
曲轴箱加热器:在停机期间保持曲轴箱加热器通电,使润滑油温度略高于其他部分,防止制冷剂迁移。
长时间停机后的预加热:长时间停机后,开机前先对润滑油进行几个小时的加热,以蒸发掉大部分制冷剂。
抽空停机:通过在停机前让压缩机抽干蒸发器中的液体制冷剂来避免制冷剂迁移。
回油
确保润滑油能够顺利返回压缩机对于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回油不良会导致润滑不足,甚至可能损坏压缩机。
为了改善回油状况,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设计合理的回油弯:特别是在垂直回气管道上,紧凑且间距合适的回油弯有助于润滑油的有效回收。
双立管结构:在低负荷条件下,采用双立管可以保证足够的气体流动速度,帮助润滑油返回压缩机。
限制频繁启停:压缩机频繁启动不利于回油,因为每次启动后需要时间建立稳定的气流。
安装油分离器:油分离器可以帮助快速回油,延长压缩机无回油运转的时间。
蒸发温度/回气温度/回气压力
蒸发温度、回气温度和回气压力是评估制冷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
蒸发温度:提高蒸发温度可以增加电机负载,但同时也会提升制冷效率。然而,过低的蒸发温度会使压缩机处于超负荷状态,增加能耗。
回气温度:应维持适当的回气过热度(约20℃),以防止回液。过高的回气温度会增加排气温度,而过低则可能导致湿蒸汽吸入压缩机,引发液击。
回气压力:回气压力低可能是由于制冷剂不足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需及时调整。
吸气温度过高或过低
过高:通常与制冷剂充注量不足、膨胀阀开启度小、滤网堵塞或隔热不良有关。吸气温度过高会导致压缩机排气温度上升。
过低:制冷剂充注量过多、膨胀阀开启度过大都会导致吸气温度过低,意味着蒸发器内的制冷剂没有充分蒸发,增加了液击风险。
排气温度/排气压力/排气量
排气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回气温度、压缩比、冷凝压力等。高排气温度会影响压缩机寿命,因此应尽量降低。
排气压力:高压端的问题通常是冷凝压力太高引起的,而低压端的问题则更多地涉及到制冷剂充注量不足或膨胀阀堵塞等。
排气量:排气量不足可能是由于吸气阻力大或压缩机设计缺陷造成的。
液击
液击是由于湿蒸汽进入压缩机导致的机械损害。通过保持适当的过热度可以有效预防液击的发生,过热度一般应在5~10℃之间。
过热度
过热度是指制冷剂离开蒸发器时的温度高于其饱和温度的程度。适当控制过热度不仅能防止液击,还可能提升某些制冷剂的制冷效率。但是,过高的过热度会增加排气温度,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加氟
正确的制冷剂充注量对于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充注量不足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而过多则可能引起压缩机回气管结冰等问题。检查膨胀阀的状态以及观察制冷剂流动的声音和外观可以帮助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或减少制冷剂。
参与评论
共收到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