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调的定义
空调是空气调节的简称,它是利用设备和技术对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清洁度及气流速度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们对环境的舒适要求或生产对环境的工艺要求。
舒适性空调:主要是满足人类或其它生物对舒适感要求的空调;
工艺性空调:主要用来满足工艺生产过程和设备的运行要求的空调。
制冷量:单位时间内,空调在名义制冷工况下从房间内排除的热量。
制热量:单位时间内,空调在名义制热工况下向房间内释放的热量。
二、温度单位
摄氏度℃=5/9(℉-32);
华氏度℉=9/5*℃+32 ;
开尔文K= ℃+273.15 。
三、压力单位
四、功率单位
国制:w、kw;英制:kcal/h(大卡)
习惯上的常用单位:马力(匹)HP 、冷吨 RT:
说明:
1、 冷吨:是一个英制的制冷量单位。1冷吨就是在24小时内冻结1吨0℃的水变成0℃的冰,所需要的冷量。美国是采用2000磅(907.2kg )作为一吨。因此1美国冷吨=12659 kj/h;即:
2、匹与制冷量的关系在小型空调工程中1HP指给压缩机输入735W的功率所能产生的制冷量。与一般的功率单位匹意义是不一样的。这里的1HP 是根据能效比算出来的。日本一般认为空调压缩机的能效比平均为3.4,则输入735W的电能所产生的制冷量为2500W。因此可以说1HP空调的制冷量,相当于2500W的制冷量。小1匹一般为2200W,大1匹一般为2800W。

五、风冷式冷水系统
风冷式冷水系统应用广泛,散热装置为内置风扇,主要有:制冷剂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电器自控系统组成。机组的输送介质通常为水。它通过室外主机产生出空调冷水,由管路系统输送至室内的各末端装置,在末端装置处冷水与室内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从而消除房间空调负荷。
六、多联型系统(VRV )
变制冷剂流量它是一拖多空调系统,适合于办公场所。VRV系统的一台室外机通过管路能够向若干个室内机输送制冷剂液体。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制冷剂循环量和进入室内各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可以适时地满足室内冷、热负荷要求VRV系统具有节能、舒适、运转平稳等诸多优点,而且各房间可独立调节,能满足不同房间不同空调负荷的需求。
七、离心式冷水机组
离心式冷水机组是利用电作为动力源,氟利昂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吸收载冷剂水的热量进行制冷,蒸发吸热后的氟利昂湿蒸汽被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经水冷冷凝器冷凝后变成液体,经膨胀阀节流进入蒸发器再循环。从而制取7℃-12℃冷冻水供空调末端空气调节。
八、螺杆式冷水机组
压缩机采用螺杆式,机组由蒸发器出来的状态为气体的冷媒;经压缩机绝热压缩以后,变成高温高压状态。被压缩后的气体冷媒,在冷凝器中,等压冷却冷凝,经冷凝后变化成液态冷媒,再经节流阀膨胀到低压,变成气液混合物。其中低温低压下的液态冷媒,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物质的热量,重新变成气态冷媒。

九、吸收式冷水机组
吸收式冷水机组是一种利用热能(如蒸汽、热水、燃气等)作为驱动力,通过溶液循环实现制冷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溴化锂水溶液(或其他工质对)作为吸收剂和制冷剂的特性,吸收剂吸收制冷剂蒸汽后形成溶液,经高温热源加热后释放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中冷凝并释放热量,随后制冷剂经节流降压进入蒸发器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并蒸发,而吸收剂溶液则被吸收器再次吸收制冷剂蒸汽后循环使用。此类型机组适用于有余热或可利用热源的场所,如热电厂、工业废热回收等。
十、风冷热泵机组
风冷热泵机组是一种既能供热又能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尤其适用于需要同时满足供暖和制冷需求的建筑。它通过室外空气作为热源(在冬季)或冷源(在夏季),利用压缩机循环制冷剂,实现从空气中提取热量(冬季供暖)或排放热量(夏季制冷)的功能,并通过室内水循环系统将这些能量传递到建筑内部。风冷热泵机组具有安装灵活、维护简便、无须地下水或冷却塔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楼宇、学校和医院等场所。
十一、模块化冷水机组
模块化冷水机组设计用于灵活扩展和高效运行,由多个小型独立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可以独立控制和调节,根据实际冷量需求自动启停部分模块。这种设计不仅便于运输和安装,还能有效提高部分负荷效率,减少能耗。当系统需要维护或升级时,只需对单一模块进行操作,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适用于大型商业综合体、数据中心、医院等对制冷连续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十二、必威网页备用网址
开关机流程
开机:
检查空调主机、冷却、冷冻水泵、冷却塔的三相电源是否正常(有无缺相、电压有无欠压、超压现象)。
检查冷却塔的水位、自动补水阀是否正常。
检查主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的手动蝶阀是否打开,查看阀门的开启度指示。
检查主机的油位、油温是否正常、油温正常范围在60℃~70℃。
关机:
正常关机按“关机”软键1S或者开关拨动在停止位置,压缩机就会按正常停机程序关机,关机后,冷却、冷冻水泵最少要运行10分钟以上才能停泵和相应的阀门。正常情况下不允许采取紧急停机。
参与评论
共收到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