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效果大幅衰减
制冷剂在空调系统中扮演着热量搬运工的关键角色。一旦制冷剂存量过少,其吸收热量的效率便会急剧下降。在空调运行期间,原本应被迅速转移至室外的室内热量,因制冷剂不足而无法有效排出,导致整体降温效果大打折扣。

供液管结霜现象凸显
制冷剂不足导致液管内部的压力降低,进而使得制冷剂的沸点也相应降低。当液管内的压力低于环境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制冷剂会在阀门处开始沸腾,导致局部温度骤降并形成霜冻。
压缩机温度异常升高
当制冷剂循环量减少时,压缩机得不到充分的冷却,其内部零件在长时间高温运转下,排气温度会过高。这不仅会加速压缩机的磨损,缩短其使用寿命,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故障,影响整个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进、出风温差显著缩小
制冷剂不足会导致蒸发器的蒸发效率降低。空气在经过蒸发器时,无法得到充分的冷却,使得从空调出风口吹出的风与室内空气的温差变小。用户会明显感觉到空调吹出的风不够凉爽,制冷效果大不如前,仿佛空调的制冷能力被“削弱”了一般。

盘管热交换温度升高
制冷剂在盘管内流动,通过热交换将热量带走。当制冷剂流量减少时,盘管内积累的热量难以被及时移走,导致盘管的热交换温度升高。这不仅会降低空调的制冷效率,使室内降温速度变慢,还可能导致空调系统能耗增加,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
电子膨胀阀开度增大
电子膨胀阀是空调系统中控制制冷剂流量的关键部件。当制冷剂不足时,系统可能会误判为流量问题,从而自动加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试图增加制冷剂的流量。
室外机压力偏低
当制冷剂减少时,冷凝和蒸发的效率都会降低,导致室外机的高、低压力都偏低。
压缩机过热且顶部温度居高不下
与前面提到的压缩机过热原理类似,制冷剂循环量少使得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难以有效释放。尤其是压缩机顶部,由于散热条件相对较差,温度会更高。长期处于这种高温状态,会对压缩机的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压缩机损坏,影响空调的正常使用。
图片

气管阀门发干且无凉感
正常情况下,气管阀门处应有一定的凉感。但当制冷剂不足时,蒸发器内的沸腾终结点会提前到来。这使得该阀的制冷剂过热度增大,阀门温度随之升高,最终高于室外空气的露点温度。因此,当用手触摸气管阀门时,会感觉发干,缺乏明显的凉意,这也是制冷剂不足的一个直观表现。
部分蒸发器结露或结霜
打开室内机面板,取下过滤网后,如果发现部分蒸发器出现结露或结霜的情况,这很可能是制冷剂不足导致的。由于制冷剂不足,仅能使部分蒸发器发生沸腾吸热,导致制冷面积相应减少,无法全面覆盖蒸发器表面,从而出现部分结露或结霜的现象,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
室外机排风缺乏热感
制冷剂不足会导致冷凝压力和冷凝温度都降低。在空调运行过程中,室外机负责将热量排出室外,而冷凝温度的降低会使得排风温度也随之下降。因此,当我们靠近室外机时,会感觉排出的风缺乏热感,不像正常制冷时那样有明显的热风排出,这表明空调的制冷效果可能受到了制冷剂不足的影响。
接水盘冷凝水减少
蒸发器制冷面积的减少会直接影响结露面积。由于制冷剂不足,蒸发器无法充分发挥制冷作用,结露面积相应减少,从而导致凝结水量降低。接水盘中的冷凝水主要来源于蒸发器的结露,因此,接水盘中的冷凝水自然就会明显减少,这也是制冷剂不足的一个间接表现。
压缩机工作电流小于额定电流
在测量压缩机的工作电流时,如果发现其小于额定电流,这往往是制冷剂不足的一个信号。因为制冷剂不足会导致压缩机的工作负荷减轻,根据电学原理,负荷减轻时电流会下降。通过专业的电流检测设备,可以准确测量压缩机的工作电流,判断是否存在制冷剂不足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室外机充氟口压力低
从室外机充氟口测量的压力值也是判断制冷剂是否充足的重要依据。当制冷剂不足时,会导致蒸发压力下降,从而使得测量到的压力值偏低。

参与评论
共收到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