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水机组的日常维护保养及故障诊断过程中,有一些关键参数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机组的运行状态。深入分析这些参数,往往可以准确判断机组是否正常运行,甚至能初步锁定潜在的故障点。
这个温差是指换热器出口水温与其对应饱和温度之间的差值。以蒸发器为例,该温差即为蒸发器出水温度减去蒸发饱和温度的绝对值。这一参数主要受换热器设计的影响,换热面积越大,小温差越小,但相应的制造成本也会提高。通常在满负荷运行状态下,该值出厂设定在1.0°C左右,不同厂家可能略有差异。因此,了解机组在正常工况下的标准小温差至关重要。
通过监测这一温差,不仅可以判断蒸发器或冷凝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还能辅助判断水系统是否存在堵塞或污染等问题。正常情况下,该值通常不会超过2.5°C,且变化较为稳定。如果在相同工况下,某天的小温差显著高于前一日,说明机组或水系统可能存在异常。例如,机组方面可能的问题包括:水室串水、铜管腐蚀泄漏、换热管结垢、不凝性气体积聚或冷媒泄漏等;而水系统方面则可能是水流量不足或水质污染严重。遇到此类情况时,需结合其他运行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还需对机组进行拆解检查以进一步确认问题。

2、排气过热度
排气过热度定义为排气温度减去冷凝饱和温度的差值。它反映了压缩机的运行状态。以使用R134a冷媒的离心式冷水机组为例,正常排气过热度通常在7°C左右,合理范围为4~10°C。可以将该参数理解为压缩机效率的体现:过热度越低,通常意味着压缩机运行越高效、能耗越低;反之,若过热度偏高,则可能表明压缩机效率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排气过热度过低,可能会导致压缩机吸入液态冷媒,从而引发液击风险;而若该值明显偏高(例如超过15°C),则可能说明压缩机存在故障,如叶轮损坏、压缩机反转、轴承磨损、进口导叶开度过小,或当前运行工况严重偏离设计点等。
综上所述,通过监测蒸发器/冷凝器小温差和排气过热度等关键参数,基本可以判断冷媒系统的运行状态。此外,为了全面评估机组整体运行情况,还需关注油系统和冷却系统的运行参数,如油压、油温及关键部件的温度变化等。这些辅助参数的结合分析,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机组是否存在潜在问题,并为后续维修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参与评论
共收到条评论